新闻纪实:不见星空
夜晚的城市,本该沉浸在星光下,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,抬头只能见到昏黄的灯光和灰蒙蒙的天。星空正在离我们远去。


近十年来,国内多地天文观测志愿者反映,裸眼可见的星星数量明显减少。在一些发达都市,即使身处郊区,依旧难以捕捉银河的踪影。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复杂,多数专家将原因归结为三方面:光污染、大气污染以及城市布局的密集化。
所谓光污染,主要来自霓虹灯、LED广告牌、道路照明等夜间持续亮光。它们在带来安全与便利的也让夜空被人为照亮,掩盖了微弱的星光。大气污染则影响了空气的透明度,微小颗粒和悬浮物使天色浑浊,星体的光线在到达地面前便被散射或吸收。与此现代城市扩张速度加快,曾经的郊野和空旷地带被建筑密布,夜间视野不断缩减。
在山东德州,曾有摄影师长年记录天空的变化。他在2012年的作品中拍到满天繁星与银河拱桥,而到了2023年,同样的拍摄点只能布满城市的灯光和稀疏的几颗亮星。对比的照片被发布在社交平台上,引发公众讨论,有人怀念童年在院子里数星星的时光,有人感叹孩子从未见过真正的银河。
一些地方已开始尝试对光污染进行治理。例如,云南的部分县区启动了“暗夜保护计划”,在特定区域限制夜间广告照明,推广可调节亮度的路灯系统,并为公众提供天文观测活动。虽然效果有限,但在夜空重新清澈的日子里,参与者的惊叹和喜悦往往是最好的反馈。
星空的消失,并非只有天文学意义。它的离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感知,也削弱了夜晚的诗意与想象力。有人说,看星星是一种最朴素的浪漫;也有人认为,那是人类与宇宙最直接的连接。或许,我们该思考,如何在城市的光影之间,为星空留出一片安静。
如果你愿意,我还能帮你写一个引导读者在结尾产生共鸣和讨论的收尾段,让文章更有号召力。你要加上吗?